3月19日下午,一名男生蜷缩在寝室地铺上和衣而眠。因为学校寝室床位太少,学生们就分三拨轮流睡觉,不睡觉的就跑到网吧上网。新华社记者刘大江 摄
3月20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左)在与成都育达教学点学生协商解决问题。新华社记者 刘大江 摄
新华网成都3月29日电(记者刘大江)像“打游击战”一样,一年内3次搬迁,当初承诺的“一流办学条件”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纯属虚构。事情愈演愈烈,最终发展到本学期开学半个月以来,竟然“无教室、无教师、睡觉打地铺”。随着学生的举报,一所“隐藏”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西北郊的“游击学校”,被暴露在公众视野内。
开学逾半月 学校啥都没有
3月19日,记者获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育达教学点的30多个学生,开学半个月了,没有桌椅板凳,也没有教室和教师,大部分人甚至没有床铺,睡觉要打地铺。记者立即赶往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黄金中路“靖水山庄”的这个教学点进行采访。
“靖水山庄”是一个已经弃用的“农家乐”,里面坐落着几幢西式建筑,周围是农民的院落。山庄大门口挂着几个培训学校的牌子,其中没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育达教学点的名牌。
看见记者来了,原本三三两两聚集在大门口的学生纷纷围上来说,自从今年3月5日开学到现在,“学校没有上过一节课,因为没有聘到老师”。在一间只在一面墙壁上开着几扇窗户、光线略显暗淡的教室里,学生陈果告诉记者,自己来这里已经半年时间了。这学期开学后,连教室和桌椅板凳都没有,这些课桌椅是同学们前几天“擅自”从仓库里搬出来的,这间教室是同学们“强行”使用的。
住宿情况更糟糕。在山庄的一个废弃宾馆里,穿过肮脏昏暗、散发着难闻气味的楼道,在二楼相邻的5个房间就是男女同学的寝室。在一间凌乱不堪、异味刺鼻的寝室中,两张破床垫拼在一起作地铺。学生陈峙屹说:“这两张地铺要挤6个人。”在另一间寝室,一个十六七岁的男生蜷缩在地铺上和衣而眠。陈峙屹说,前两天条件更差,寝室更少,“我们寝室最多的时候睡了20个人,只有两架铁床,其余的全部打地铺,晚上冷得很。因为睡不下,只能分三拨轮流睡觉,一拨睡白天,一拨睡上半夜,一拨睡下半夜,不睡觉的就跑到网吧上网。”
学生陈健槟显得很无奈,他说:“这里没食堂,平时只能到外面吃馆子,没有热水,大冬天我们洗澡洗脸全用冷水。”说着说着他眼圈红了。
一年换三地 承诺打水漂
记者了解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育达教学点是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公办高校)与四川育达专修学院(民办学校)联合开办的成人教育办学点,下设“工业检测”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据四川育达专修学院院长鲁晋清介绍,2005年和2006年这里共招生70多人。
记者在该教学点2005年的招生简章上看到这样的介绍:“成都育达校区占地160多亩,图书馆(藏书160万册)、微机室(全新奔四配置150台)、语音室(三间180座)、多媒体教室(四间)、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汽车驾驶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学生公寓,标准6人间,带卫生间,电话、宽带等设施齐全。”
学生们气愤地说:“这些话是骗人的。”陈峙屹是2005级工业检测专业大专班学生,他告诉记者:学校在一年之内连续搬迁3次,“就是因为没有固定办学场所”,最初在崇州市,不久搬到凤凰山一个打靶场,2006年8月搬到这个“农家乐”,学校环境越来越差。
该教学点2005年招生简章对其“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这样介绍的:“现有正副教授110人。”学生们对此嗤之以鼻:“吹牛不打草稿。”学生们告诉记者:上学期上焊工课,院长鲁晋清领来一个老师,介绍说是“四川大学教授”;鲁院长前脚刚走,这位面红耳赤的老师赶紧说:“我不是川大教授,是隔壁大理石厂的师傅,也不是博士,是中专毕业。”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处何处长向记者证实说:“育达教学点向我们上报师资材料说,任课教师中博士、硕士和教授比例占一半以上。但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育达教学点当初招生时承诺的“100%安置工作”,在学生们看来就是“一个玩笑”:“专业课没上几门,啥都没有学到,这么个学校,哪个单位愿意来招工?”2005级工业检测专业大专班学生付伟拿出专业教科书《无损探伤》,还是1983年出版的,另一本专业书《行业标准》,也是错漏百出。
一名学生拿出院长鲁晋清给他的名片,上面赫然印有一幢18层楼的漂亮大厦。“这就是学校招生时吹嘘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实际上它是学校隔壁的一家大酒店,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这名学生哭笑不得地说。
联合办学漏洞多多
一位知情人告诉记者,作为联合办学方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对教学点的管理失范和监督缺失,是导致出现今日局面的主要原因。虽说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名义上是育达教学点的“总校”,但实际上管理得并不多。
鲁晋清表示,日常教学包括聘任老师、租赁教学场所,还有招生时组织生源、毕业就业等,都是教学点自己负责,“总校主要负责报到注册、发放学生证和毕业证、教学计划备案,另外每学期派人巡查一两次。”记者了解到,作为“总校”,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至今未向师资难以保证的成都育达教学点派出教师。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熊高仲也认为:“我校作为管理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还说:“2006年底我们发现育达教学点存在较大问题,就发文予以取缔,但相关工作没有跟上。”
记者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熊高仲与四川育达专修学院副院长邓尚洁那里了解到,成都育达教学点要向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交纳高额“管理费”,其金额约占该教学点向学生收取全部费用的30%。熊高仲说,得到这笔钱看起来容易,“但实际上承担了风险:一旦教学点出问题,我们就要负责任。”
此事一出,引起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司法厅的高度重视。截至记者发稿时,四川省法律援助中心已委派两名律师专门帮助学生解决此事。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也采取了应对措施:24名愿意继续上学的学生,被接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不愿再继续上学的学生,已于3月23日拿到了全额退费,部分学生得到了每人2800元的经济赔偿。
学生陈峙屹告诉记者:“虽然这件事得到了解决,但希望不要再发生类似情况,因为不管如何赔偿,我们都被耽搁了。”熊高仲告诉记者,学校将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四川育达专修学院的相关责任。
为了一切学生不过是利润化的虚伪和矫情
教育界到底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就连做起广告来也是那么饶有韵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将三个普通的词语这么来回一倒腾,却立刻彰显出一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办学理念。不过动听归动听,在我看来却透着虚伪与矫情:如果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而全然不顾及其他,那么又置教师与学校的生存、发展于何地?而没有学校、教师的生存与发展,这学生的发展又如何得以维持?公办示范学校不能成权势者私塾
据3月27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一些著名的示范中小学为片区内学生入学设置了非常苛刻的条件,使得原本可以就近入学的片内的孩子“没几个能正常入学”。与此同时,片区外申请入学的学生家长通过各种途径向学校递来“白条”,某示范校“每年一到考季能收到上千张‘白条’,而入学名额才600多个”;另一所示范校收到的“白条”登记在一个册子上,“后面注着委托人的背景,备注中的单位和官职足以让人‘震撼’”。浙江学校体育设施:大学好小学弱
新华网杭州3月29日电(记者 余靖静)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浙江学校配套的体育设施出现“倒金字塔”状况:高校属一流,小学却不尽如人意。